猪巨细胞病毒

来源:正泰药业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1-30    浏览次数:519

猪巨细胞病毒感染症又称包涵体鼻炎,主要侵害猪的鼻甲黏膜黏液腺、泪腺、唾液腺及肾小管上皮,种猪感染后可引起胚胎和子猪发育不良,仔猪鼻炎、肺炎以及增重缓慢等。症状若无并发症,3周龄以上的猪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,2周龄左右的子猪发病后表现为打喷嚏、咳嗽、流涕。这是一种疱疹病毒,在新生仔猪全身组织中都有存在,会导致鼻炎。PCMV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猪群,至少在大多数猪群当中都有存在,但多为亚临床感染,少见发病。比如,英国进行的血清学检查就显示,90%以上的猪群都感染过这种病毒。

流行病学:这种病毒引起的鼻炎很少见,主要发生于新生仔猪当中,与导致萎缩性鼻炎的产毒多杀巴氏杆菌没有关系。经过各个权威机构调查统计表明:猪巨细胞病毒(PCMV)已经遍布世界各个饲养场。在已经作好全国各地5000份的血清学调查中,95%的猪群受过感染,98%的猪血清呈阳性;与蓝耳病毒同时检出率95%,实验证明大规模的爆发高热病与其有密切的关系。实验表明:该病毒主要通过鼻腔排毒;在肺、淋巴、鼻腔、胎盘、肝脏、脾脏中均有很高浓度的病毒存在,3-8周龄的仔猪主要通过鼻腔传播排毒,在排毒期抗体水平下降,11周龄开始上升,能够通过胎盘垂直传播,尿液、眼分泌物也是主要传播源,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后,PCMV排毒,引进新猪群或固有的饲养规律被打乱后,能够刺激病毒的复制反应,PCMV能够改变其它病原对宿主的感染后果,尤其是对T-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,在空气中自然传播300米—30千米,阴雨、潮湿、有风的条件下,有利于病毒的传播,病毒首先在猪鼻腔粘膜定植复制,然后迅速扩散到其他组织,肺部组织病毒浓度最高,鼻内实验性接种18天表面黏膜腺上皮中可见嗜碱性核内包涵体、透明晕环和明显的核膜,且坏死增生性支气管内有包涵体,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巨细胞化。

 临床症状: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~10天。若无并发症时,本病在3周龄以上的猪通常不表现临诊症状,但却使胎儿和新生仔猪死亡。发生在2周龄左右的仔猪,病猪表现为喷嚏、咳嗽、流泪,鼻腔分泌物增多,随之因鼻腔堵塞而吮乳困难,食欲不振,精神沉郁,体重很快减轻,病死率一般在20%左右,大多数病猪3~4周内恢复正常。妊娠母猪在有毒血症时表现为倦怠、拒食,但无发热或其他临诊症状,仔猪产出时已死或产后不久死亡,存活的仔猪身体矮小、苍白、下颌和跖关节水肿,增重缓慢。

病理变化:感染10天后的猪开始表现发热育肥猪发病时皮肤潮红,发病猪精神沉郁打堆,因泪腺感染导致的眼睑严重发炎,眼睑水肿,因鼻腔腺体感染导致的流鼻涕或脓性鼻涕,育肥猪后肢明显的弥漫性出血,全身皮下组织感染严重,耳朵发紫,育肥猪感染神经系统,后肢中风,有的有神经症状包括游泳状等,感染后母猪的睡姿呈俯卧状,四肢曲于腹下,母猪粪便干燥,有的神经失调。感染30日后母猪流产,产下木乃伊胎儿,公猪感染后眼睑有明显的泪痕。发病的仔猪四肢无力,走路摇摆,有的呈八字脚状,皮肤变红,皮下有水肿液析出,35日龄的小猪,攻毒20天后死亡,肺部明显的充血和肉质化病变,肺充血,间质性增生明显,气管内有脓性分泌物,毛细血管周围的环状出血,脾脏感染导致标志性的裂口病变,并卷曲变形。肝脏有明显肿大梗死,有坏死灶。心肌细胞感染导致心肌无力,注射退烧药形成水肿。跗关节水肿,腹腔积液清亮透明,有的有严重的胸腔积水,胃部严重的卡它性炎症。肠道变薄并在毛细血管周边有明显的出血,仔猪粪便呈黄白色糊状,肥猪粪便呈消化不良状态。肾脏有明显的不规则的弥漫性的出血,有的肾脏变形,肾盂水肿出血。淋巴结水肿、坏死。感染后期,开始大量死亡。

防制:在暴发本病的猪场,采用抗生素药物防治以防继发感染,控制病情的蔓延。本病的流行通常有一定的局限性,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,本病的地方性流行对猪群并不构成严重问题,但在引进新猪时对猪场有很大的威胁,其原因是:不仅可刺激原猪群中在有循环抗体情况下的潜伏感染重新活跃,而且还会引起新引进的易感染猪初次感染,故应不从疫区引种,并在引进种猪时,进行血清学检查,以防带来新的传染源或带病毒的猪。
  如果断奶仔猪出现喷嚏并且生长缓慢,可投用抗生素,如:土霉素粉、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或泰乐菌素,连续用药14天。